客服热线:

施正荣、李河君:成也光伏 败也光伏?

2016-05-12 10:03 浏览:626 评论:0 来源:电线电缆信息网   
核心摘要:谈到中国的光伏产业,有两个名字怎么也绕不过去。他们一个是已经破灭的光伏神话无锡尚德的施正荣;另一个是似乎正在走向破灭的光
谈到中国的光伏产业,有两个名字怎么也绕不过去。他们一个是已经破灭的光伏神话——无锡尚德的施正荣;另一个是似乎正在走向破灭的光伏神话——汉能薄膜发电的李河君。

施正荣: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
 
2000年,37岁的施正荣以海归的身份回到中国创业,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,5年之后,这家企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,施正荣以23亿美元身价超过荣智健家族,成为中国的新首富,更是被《时代》周刊评为全球环保英雄。
 
时间似乎开了个玩笑,同样是5年的时间,就在无锡尚德上市五年之后,光伏行业开始盛极而衰,低迷的市场加上美国与欧洲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的“双反”,无锡尚德的日子急转直下。
 
之后尚德一步一步走向了破产的边缘,期间围绕它发生的种种博弈、隐藏在背后的较量具体怎样虽然无法一一悉知,但从其中透露出来的一鳞半爪就可见其惨烈。最后的结果是2012年8月18日,施正荣辞任尚德CEO;2013年3月6日,再失尚德董事长职务,而之后,尚德被顺风光电收购。
 
李河君:薄膜发电 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
 
或许这么说有点不公平,但李河君为大众关注,主要是因为他在2015年2月3日发布的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,以1600亿元身家超过了马云和王健林,成为中国首富,跌破了一众眼镜。随后又在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》上,超过李彦宏和马化腾,位列全球第38名、中国第三。
 
在涉足光伏产业前,李河君在水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,仅金安桥水电站就价值600亿元。但作为民企老板,水电领域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。于是,2008年李河君决定跨入光伏业。
 
当时的光伏产业发展得正如火如荼,仅2008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就增长1倍以上。不过,李河君力排众议,弃用当时在行业中占据九成市场的晶硅光伏,反而大举投资占比还不到一成的薄膜太阳能,并且计划打通全产业链,做出规模。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专注薄膜发电为技术路线的大佬级人物。
 
这个决定不可谓不高明,2012至2014年,李河君先后将德国Solibro、美国MiaSolé、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等多家公司收入麾下。全世界在薄膜太阳能技术与生产方面领先的公司,除了打死也不卖的,他几乎都给买下了。
通过全球的技术整并,李河君还同时完成了从上游高端设备制造,到中游生产太阳电池能板,再到下游发电全产业链的布局。2014年7月,李河君正式将公司更名为“汉能薄膜发电”。
 
然而,就在大家目瞪口呆,甚至正拼命寻找所谓的“汉能模式”的时候,戏剧性的一幕来了:2个月后,5月20号,短短25分钟,在无实质利空的背景下,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被腰斩,从7.35港元最低跌至跌3.88港元;公司市值蒸发1435亿港元,个人身家蒸发1167亿港元,汉能紧急停牌。接着又是2个月,7月15日,香港证监会一道指令,将汉能从自愿停牌变成强制其停牌,并暗指其可能存在重大问题。甚至,直到目前仍然没有何时复牌的消息。
 
施正荣和李河君,分别是我国光伏产业两大分支晶硅光伏和薄膜光伏的代表。他们的命运,一个正代表着我国晶硅光伏辉煌的远去,另一个,则预示着我国薄膜光伏艰难发展的现实。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7月21日长江现货最新行情

上一篇:

中我国核电已快马加鞭开展建设

打赏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
 
0相关评论